西北行游记散文连载(三)------彭德地
——陕、甘、宁、青、蒙五省区旅游纪实
五、沸腾的巴丹吉林大沙漠
汽车继续前行,我闺女开第一把(他们哥俩轮流开),直奔额济纳旗方向。 这时的我,深深沉浸在对乌力吉雷达站的好感之中,想到该站地处边防第一线的重要;想到兵器的尖端;想到操纵兵器的年轻战友们是那么的艰辛,虽然比我们当年生活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倍,但在当今仍然还是***艰苦的;想到那两位年轻的站长和副站长,他们都是具有大学学历的知识军官,又都是志在边防的******卫士,还都是非常热情、真诚、懂礼貌、会处事的年轻才子,想着想着汽车已开出百十公里。
行进中,两个孙辈为不时出现的骆驼群而兴高采烈的呼喊:“这边有一大群!”、“远处还有一大群”、“你们看哪!前边的骆驼群在过公路,注意减速!”。 他们兴奋地呼喊把我也逗清醒了。
遥望窗外,巴丹吉林大沙漠已展现在眼前。 出乎我意料的是这里和四十年前有千差万别。
四十年前,在这里基本上是看不到人烟的,偶尔看到一个蒙古包也在很遥远的地方,满视野都是黄沙和戈壁。而现在映入眼帘的,是到处都有人群和车辆、机械忙碌着,隔不多远就有施工建筑的房屋和厂房,公路两旁矗立在宣传大标语牌,随处可以看到有大型水泥搅拌机设备;有掘土机和轧道机繁忙地运行;有大型载重汽车拖着很长的灰尘“尾巴”,奔驰在戈壁滩上。看上去真是好一派轰轰烈烈的建筑场面。
经打听才知道,原来在这里正在修建“北京至新疆的高等级边防高速公路”。除了这个主要工程外,还有架设高压电线的工程,人们在竖杆架线;还有修缮额济纳旗至银川的火车道路工程;还有搞绿化工程的。***值得一提的,是临近额济纳旗东边正在修建一座特别宏大的立交桥工程。这些工程,国家投入了大量机械设备和人员,也使得巴丹吉林大沙漠沸腾起来,显得生机勃勃。
在公路两旁,不多远就有村镇建筑。街道上有商铺、旅馆和加油站。这在四十年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。 就在这二百多公里路上,目不暇接的工程项目和人来人往,真够我们大开眼界,一点也不感到寂寞。只有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国家确实强大了,实力确实雄厚了。这么远的路,我们走走停停,在加油站的服务区观景,总共不到四个小时就到额济纳旗了。
六、额济纳变化大
10日中午一点多钟,到达早已预订妥的三星级丽雅商务酒店。该旅馆地处额济纳旗城区的东南角。条件还算不错,只是由于这里头天刮了一天比较大的沙尘暴,大堂的地面上还积存着很厚的黄沙。门前新栽的胡杨树正吐着花絮,被风刮的到处飞飘,不过还透着一股浸入心肺的香气,这也算独特的一景。 待大家安顿好以后,我们随便步行走走,一来看看市容市井,二来也想找个本地特色餐馆,开始饱尝西北饭食。
四十多年后的额济纳旗,完全改变了摸样。到处是楼宇大厦,街道整洁,商铺林立,公园、体育场样样俱全,原来的二营、四连都已地处在市区以内。 在市区内,已经基本看不到土坯房、干打垒,只是在渠西街还留有一段原来的土房,这可能是故意留下来当作纪念,以教育后人所用。
转了几条街后,挑选了一家【从头到蹄】清真馆。第一次吃到地道的手抓羊肉,羊蹄筋等,还第一次喝到大西北特有的饮料——杏酒。据说这家餐馆每天晚上很火。
晚上,我们又专门找了一家蒙古餐馆——额济蒙餐。点了一些蒙古菜肴,据这个饭馆的老板说:他们就是蒙古族,所烹调的菜肴都是纯正的蒙古菜。我们过去虽然没有吃过,吃后感觉到还能接受。而且第二天又去吃了一次,留下深刻印象。
晚饭后,接到北京战友裴树海等五位*********话,告知他们也是从北京自驾车走北线,经银川到额济纳旗,再去酒泉。想到旅馆见见面,我告知他们我住的旅馆的地址。不多时几位战友步行来到我们住的旅馆。其中有三位原来就是老四连的老兵,对额济纳旗情况比较熟悉,他们就住在连队附近的一家旅馆,准备明天住到连队去。我听后很是高兴,说明还是部队亲切、热情。给我回部队探访奠定了信心,我也期盼着后天一访。
11日一早,我们第一个游点,选择的是居延海。在市区路过雷达站,我是那样的熟悉,那样的向往。汽车按照导航仪的指引,一直向西,后向北进入通往蒙古国的高速公路。
在进入高速公路不远的西边,一座小山映入眼帘,我立即兴奋起来。大声告诉大家,你们看大沙漠上怎么会有这样孤零零的一座山?这就是我军修建的作战工事。
事情发生在60年代末,中苏关系非常紧张,边界军事冲突不断,当时苏修在中蒙边界屯兵百万,就在额济纳旗北边的蒙古边界线上,部署了几个装备非常精良的加强混编师。
在西北,额济纳旗是苏军从陆上入侵我国***险要的军事要塞,它可以开坦克直接入侵,步兵可以在装甲车的掩护下,徒步进入。为了防备苏联的突发入侵,党中央、毛主席做出了英明部署,在我国三北地区(东北、华北、西北)迅速设防布阵。调集了若干部队,部署在额济纳旗。
我军的战略原则是,尽量抵挡敌军的第一拨冲击,比如在居延海(当时基本是枯海)铺设两米以上的大型菱形水泥墩,以阻挡敌军的坦克、装甲、军车;如果不能抵挡得住,就放它进来,然后关起门来打狗。所以,就在额济纳旗的沙漠戈壁上,按照科学的战略战术,修建了坚固的国防工事,这些建筑地下、地上都在五层以上,东西长度多在百米以上。钢筋水泥整体浇筑,***外层可以抵御任何穿甲武器的攻击,包括*********冲击波。留足了射击口和反冲锋通道,坦克、高炮、重炮等大型兵器的通道,都用相应厚度的钢板门电动控制。通风设备优良,地下水循环,不燥不潮,冬暖夏凉。内部储备了足够的弹药、燃料、供电设备、粮食、饮用水、压缩蔬菜等等,能保障驻守在洞内指战员存活半年以上的生活用品。外壳再用远处运来的戈壁砂石把工事掩埋覆盖起来,形成一座一座山丘。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号山,还有其他的一号山、三号山等等。
前方有一座高架立交桥。往北走,就是中蒙边界的策克口岸。在公路西边又看到六号山,路牌上写道:六号山正在装修。我们向东开往居延海旅游区。
居延海,位于额济纳旗北部,形状狭长弯曲,有如新月。额济纳河汇入湖中,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。
历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,湖畔是美丽的草原,有着肥沃的土地,丰美的水草,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,早在汉代就开始了这里的农垦历史。居延海还是穿越云南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,是兵家必争必守之地。
居延海自1961年干涸以来,一直被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覆盖,已成为飞扬沙尘的发源地之一。东居延海解放后已干涸了6次,到1992年彻底干涸。居延海的干涸是由额济纳河水量逐年减少所致,由此引发的居延海绿洲萎缩、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。专家、媒体联合考察队溯风而上,一路向西追查风沙之源,一追追到内蒙古自治区***西端的额济纳旗。在这里,人们发现历史上有名的居延海已经干涸了。湖底一片砂砾,广袤的居延绿洲已全部沙化,大片胡杨林在枯死,满目“大风起兮尘飞扬”的昏黄景象。终于真相大白:风起额济纳,沙落北京城。
党中央、国务院十分重视额济纳旗生态环境,为保护居延海绿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2002年7月17日,黑河水首次流入东居延海;2003年9月24日,首次流入干涸42年的西居延海。
六十年代下连队时,我也曾多次到过居延海。那时的居延海,基本上是沙漠洼地,下雨季节有时还有些水坑,多数时日是干枯露土。有时夏季还能生长一些野草,冬季风沙一吹又是一片荒芜。所以,当时叫海没有水,叫地不长草。没有任何可以浏览和观赏的景致,也没有任何人想到那里去。
如今,一踏进居延海旅游区,在很远处就能看到深蓝色的海水,面积宽阔,碧波荡漾。岸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水草,水面上空有成群结队水鸟自由飞翔。这一切都吸引我们赶快进到园区,饱赏这美好的自然风光。
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有一个非常宽敞正规的停车场,在大门口处,建有古朴、大方的售票房,所有建筑全部使用原木骨架,设计也很新颖。停车场右边建有很大的一个公厕。只是头天刮了沙尘暴,里面的设施都被蒙上厚厚的一层黄沙,可以想象:这就是大西北,不管建设的多么好,也难以阻挡风沙的侵害。
由于当天游园的人比较少,管理人员放宽“政策”,允许我们开车进去旅游,我们非常感谢。小车一直开到“海”边,步行穿过芦苇荡,行走在原木搭建的栈桥上,还坐在水榭的凉亭上,优哉游哉,好不惬意。从北岸能勉强看到南岸,但东西却看不到岸。水面很宽阔。后又开车游览了湖区的其他景点, 在漫漫黄沙中的这片绿洲上,碧水边,有过许多传说,也曾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。
说到西居延海,由于一位大名鼎鼎的中国哲学家老子曾在这里得道成仙,从而使居延海的地位更为凸现。传说老子出关前留下五百字的《道德经》,让后人品味, 现在在居延海西部刚刚修建其老子的雕塑群,很有寓意。 在旅游区内,还修建了很多景点,由于时间关系,只是走马观花式大致游览了一遍。
下午,我们游览了怪树林和黑城。在怪树林里,一览了“三个一千年”的原始胡杨林景区,即胡杨树生长一千年不死,死后一千年不倒,倒后一千年不朽。特别有意义的是我们老俩在两颗“生死相依”的树下拍照留影,这两棵树,一颗根深叶茂生机勃勃,一颗已经皮落枝枯,两棵树却相互缠绕,紧紧拥抱在一起。
说起胡杨树,又使我回想起四十年前,有一次下连队到十二连,一天我和司务长及几个战士,去戈壁滩拾柴,车开出没几公里,就看到前方黑压压的,一望无际全是横躺竖卧的枯死树木,这就是我们要捡的柴,他们叫干扎柴,实际就是几千年前的胡杨林。司务长说,我们要一片一片地按地盘捡拾,不乱捡拾,以备今后慢慢用。因为这里的死树特别多,没有多长时间就装满了一卡车。
离开怪树林,又去参观黑城。黑城遗址位于额济纳旗******库布镇东南约35公里、纳林河东岸荒漠中。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址,蒙古语为哈日浩特,意即“黑城”。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,平面为长方形,周长约1公里,东西长434米,南北宽384米,周围约1600米,******达10米,东西两面开设城门,两墙中部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。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,残高约9米。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一座,城内的官署、府第、仓敖、佛寺、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。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教拱北一座,巍然耸立地表。四周古河道和农田的残貌仍保持其轮廓。沙漠已经快将这里吞噬,黑城里面还埋藏有多少珍宝是一个未解之谜,但它给人类带来的思考绝不应该仅仅是珍宝……
黑城是在公元1038年,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,在这里设立“威福军司”,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。这是居延文明的又一次高潮,也是这里成为如今西夏文化研究重要线索的原因。
1226年,成吉思汗蒙古军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,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“亦集乃路总管府”,这里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,马克波罗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走进了东方天堂。1372年,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城后明朝随即放弃了这一地区,此后黑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了的近700年。
1886年,俄国学者波塔宁在额济纳考察时发现了黑城。虽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了,但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——居延北线,就在黑城附近通过,因而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。
2001年06月25日,黑城遗址作为夏至元时期建筑,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。我们参观时仍有不少工人在施工修缮。
下午他们四人去参观早已仰慕的额济纳旗图书馆,我们老俩回旅馆休息。 晚餐后,我们步行到胡杨林公园看了一看,因为不是参观季节,有的蚊虫太多,只是浏览一下就回宾馆了。
第二天一早,兴致勃勃地来到原二营、四连去回访。到营房后到阵地上看了看,阵地上除换了一部新型雷达外,没什么大的变化,阵地东边那个水塔已经破烂不堪,旧营房无人居住,外边也显得脏乱无章。再看看前边的新营房,在院子的西边有一栋小楼,门口写有“营部”字样,这就是现在的四连和二营营部。